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

河南

河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

   攻关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将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标课题和资助额度

   本次招标课题分为两类:(一)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共50项,每项课题资助经费原则上为50—80万元。(二)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共15项,每项课题资助经费原则上为40万元。

   二、投标条件和有关要求

   (一)每位首席专家(投标者)本次只能选择两类招标课题中的1项进行投标。

   (二)首席专家必须是法人(高等学校)担保的高等学校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关人员,能够担负起课题研究实际组织和指导责任。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必须是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需要跨学科联合攻关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应有法学、社会学、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以及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专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参与申报。

   (三)首席专家只能为1名。

   (四)首席专家不能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投标的其他课题,子课题负责人本次只能参与1个课题投标,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2个课题投标。

   (五)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投标:1.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专项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重大项目尚未完成者;2.承担历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尚未完成者;3.正在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在2023年8月25日前未提出最终成果鉴定申请者。

   (六)申请同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专项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本次不能投标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三、申报办法和程序

   (一)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二)本次项目投标通过网络平台在线申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页(www.moe.gov.cn/s78/A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

   (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评审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评审书》(以下简称《投标评审书》)启用2023年新版本,以前版本无效。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投标者下载并按要求填写《投标评审书》。投标材料应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不得自行改动招标课题名称。

   (四)自2023年7月17日起受理项目网上申报。请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登录申报系统,在相应类别的项目申报模块在线填报投标项目基本信息,并分别上传签字盖章的PDF版本《投标评审书》(文件大小不超过20M)及附件材料(文件大小不超过80M),本阶段无需报送纸质申报材料。待立项公布后,已立项项目报送1份签字盖章的纸质申报材料,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报送至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报送至高校社会科学管理咨询服务中心。

   (五)本次项目网络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8月25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须在此之前对本校投标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在线审核确认。

   (六)已开通申报系统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原有账号、密码登录系统,并及时核对单位信息;未开通账号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请登录申报系统,登记单位信息、设定登录密码,打印开通账号申请表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传真至010-62519525。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操作。

   有关申报系统及技术问题请咨询010-62510667,手机:15313766307,15313766308,电子信箱:xmsb@sinoss.net。

   (七)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联系方式:010-58556246,18210339881,pingjzx@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2层,邮编:100029。

   高校社会科学管理咨询服务中心联系方式:010-58805145,moesk@bnu.edu.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C区1001室,邮编:100875。

   附件:1.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指南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评审书3.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评审书4.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报常见问题答疑

   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7月4日

附件1

   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指南

   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3.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研究4.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921—2022)5.数字化未来与数据伦理的哲学基础研究6.工程科学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7.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8.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理论研究9.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10.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研究11.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研究12.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13.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及审计研究14.数字文旅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研究15.从数字基建、数据应用到数据治理——数字中国实践的全景案例研究16.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17.传染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18.全球治理视野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国家安全治理研究19.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研究20.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21.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22.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全链条粮食减损问题研究24.推进法学教育和法学院校改革研究25.构建中国特色宪法监督理论体系研究2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研究27.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研究28.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口机遇、挑战与政策研究29.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30.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31.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救助标准体系研究32.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协同推进研究33.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路径研究34.周代文字的发展传播与文化意义研究35.中国文论与乐论关系通史研究36.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研究37.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构建研究38.中国翻译话语文献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1840—2022)39.荷兰藏各国驻中国公使团档案整理、翻译与研究40.早期两河流域契约文书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41.古代北方民族考古研究42.古代巴蜀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43.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家治理体系研究44.国家海洋战略教育体系研究45.教育强国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研究46.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研究47.一体推进教育领域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研究48.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49.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系统架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50.美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下音乐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思政课的经典案例库研究2.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开发研究3.建设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4.大中小学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研究5.思政课话语体系与新时代青少年话语模式融合研究6.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7.“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和成效评估研究8.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研究9.高校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专项计划实施成效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研究10.思政课教师教学法快速提升方案和培训资源研究11.思政课教师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究12.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重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13.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4.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15.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难点及体系构建研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附件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文章来源:推荐,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